二分太阳系成为事实后,人类与泰伯星人至此分割成了两个世界。原本也分属两个世界,只不过回归到了原有的底色。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了内外太阳系的天然边界,似乎是这个内太阳系的柯依伯带,它与外太阳系外侧同样由小行星和彗星、星际尘埃组成的真正的柯依伯带遥相呼应。它就像一道鸿沟,分割的不仅是无辜的太阳系,更是不同的星际文明。不分割的却是成见与仇恨。内太阳系是整个太阳系的精华,不仅拥有完美的主序星太阳,更有位于宜居带、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的地球。适宜的温度和气候、完美的四季更替、广阔的大陆与宽广的海洋,还有丰富且种类繁多的生物群落和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诞生和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实现文明跃升的根本。可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属于人类,成了泰伯星人的家园。反观人类,尽管在太阳系拥有了立锥之地,但好像被流放到了苦寒之地,木卫二的自然条件甚至都比不上生命禁区的水星。使木星增重到13倍木星质量、触发其内部氢核聚变、成为一颗发光发热的次恒星即褐矮星,继而加热木卫二并使其变得宜居,已迫在眉睫。可现在,人类遇到了最为棘手的难题,想要木星变成褐矮星就必须突破13倍木星质量这一临界值,才能实现这一天文奇观。残酷的现实是,人类花了整整31年、动用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建设能力建造的木星至奥尔特云之间的这条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在长达10几年的运行中,尽管吸干了奥尔特云内的所有氢气云团,但也只为木星增重了83倍。距离13倍木星质量、触发其内部氢核聚变还相差甚远。更为棘手的是,根据人类与泰伯星人在数十年前所签署的新版“和平协议”,人类在火星领地的居住时间只剩下区区的11年,距离启动搬迁至木卫二的时间只有8年时间了。也就是说,全人类留在内太阳系的有效时间仅有8年。如果在8年内仍无法给木星增重47倍木星质量,搬迁到至寒之地的木卫二上就是集体的自杀行为。“铺路者”计划面临着全面破产的境地。得知这一消息的威尔顿更加苍老了,身居地球联邦总统和联邦星际武装力量参谋部总参谋长及威慑重任于一身的他,数日来茶饭不思、身体虚弱了许多。他那半佝偻的身子更加弯曲了,如同扛着千钧之重,得不到片刻的喘息。担任太阳系环境科研局局长的李素佳是实施木星褐矮星化的主要负责人,也是“铺路者”计划具体施工的重要人物之一,现在,压力全部传导到了她这里。截至目前,仍无法在木星只有83倍木星质量的前提下,寻找到如何触发其进行氢核聚变、继而晋升为褐矮星的有效方法。为了找到破解之策,她可是想尽了办法,除了召集恒星研究方面的专家和顶尖的天文学家进行头脑风暴及群策群力外,还积极在全人类范围内、甚至是在塞奎人等星际盟友中采纳破解之策。可一个月过去了,尽管方法、甚至是脑洞都采集了不少,可收效甚微。要么是实施难度超越了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准,要么就是纯粹的不切实际、甚至是完全的异想天开。可行性都不高。连日来,恒星研究方面的专家和顶尖的天文学家及积极献言的各路人士如过江之鲫,几乎踏破了李素佳办公室的门槛,可仍没有眉目。李素佳心乱如麻,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思想压力让她几乎夜不能寐,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就来到那间存放着冰冻型休眠舱的房间。冰冻型休眠舱里放置着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爱的人——刘翰洋。曾几何时,他们是一对心心相印的爱人,更是一对并肩作战的战友,可谓是志同道合加天作之合的恋人,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一切都在她的自卑和自我折磨中化为了时间的尘埃。这份延绵了1个世纪的爱情在两人不同的遭遇中从挚爱到死寂,再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变得火热起来,可炙热的爱却非常短暂。人生好像给李素佳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当她想重新拥有、重新拥抱爱情时,刘翰洋已是垂死之人。火星之夜,寂静无声,巨大的玻璃穹顶的上方模拟出了一颗圆圆的月亮,毫不吝啬地将银色之光洒在房间里。她感到了温馨与思想上的宁静,也只有来到这里,她才能得到片刻的放松,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滋味。她慢慢地抚摸着冰冻型休眠舱,好像抚摸着刘翰洋的脸颊,这一刻,她的思绪回到了几十年前他们相遇、相知再到相恋的那段美好岁月突然,一阵急促的铃声将李素佳从往昔的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她抬起手臂,发现是手腕上的通讯手环响了起来。,!她轻轻一摁,通讯手环随即射出两道激光,然后投射在了她眼前的空中,形成了一幅全息通讯画面,画面里是她的办公室秘书。“李局长,有位叫希尔·伯顿的人想与您通话。”秘书说道。“希尔·伯顿?是干什么的?”李素佳忙不迭地问道。此刻,她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位能解决木星褐矮星化的天文学家的画面,故而表现得很急切。“他说他是一位面点师。”“面点师?我这里不需要面点师。”李素佳微怒道。“他说,他有一件重要的东西想当面交给您,或许能解决木星褐矮星化的难题。”“一个面点师?又是一个凑热闹的。”李素佳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她苦笑着叹了口气,然后没好气地说道,“让他把东西交给你吧。”“他说必须亲手交给您,另外他还说,他的祖父是黑洞专家埃凯斯·伯顿爵士。”“我不认识他祖父,要么让他交给你,要么让他滚得远远的!”秘书被李素佳的气势吓住了,她怯怯地点点头,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等一下,你刚说他的祖父是谁?”“黑洞专家埃凯斯·伯顿爵士。”李素佳听罢,精神为之一振,思绪立刻回到了遥远的80多年前。停顿片刻后,她立即让秘书去接那位名叫希尔·伯顿的面点师。两个小时后,希尔·伯顿出现在了李素佳的面前,她仔细地打量着他,似乎见到了那位为获取人类急需的暗物质而勇敢献身的伯顿爵士。简单的寒暄之后,面点师告诉李素佳,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科学家,目前卧病在床,他是受其父亲的托付前来的。说完,他将一本发黄的笔记交给了李素佳,然后翻到其中几页并将他父亲交代的话原封不动地转告她:“这几页很可能会解开木星褐矮星化的难题。”送走面点师后,李素佳立即召集太阳系环境科研局里的骨干力量全力研究起了笔记中的那几页内容。黑洞专家埃凯斯·伯顿爵士在这几页中主要研究了黑洞类型及预言了太阳内部很可能存在一个中型黑洞的假设。这个假设给了李素佳他们一个重要启示,她又召集了太阳系环境科研局内的科研人员及恒星和黑洞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恒星内部存在黑洞,那么黑洞恐怖的吸积能力及引力是否可以压缩恒星内部的氢气云团,继而不必达到临界质量就可以引发恒星内部的氢核聚变。几个小时后,一个可行性报告孕育而出:可以向木星内部发射一个适当质量的黑洞,继而引发木星内部的氢核聚变,使其成为一颗褐矮星。不过,向木星内部发射一个黑洞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结合木星的现有质量及褐矮星的临界质量要求,精确这个黑洞的质量,否则,一旦控制不好,要么因这个黑洞质量太小起不了作用,要么因质量太大失去控制、完全吞噬木星,继而给整个太阳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会议结束后,李素佳又回到了刘翰洋身边,她长时间地凝望着冰冻型休眠舱里的他,或许是一种思考,或许是一种放松。突然,她想到了刘翰洋的r影像再建系统,该系统能再现埃凯斯·伯顿爵士书写笔记、特别是笔记中那几页有关恒星内部存在黑洞假想的情景。也许,他们会从伯顿爵士当时的思考中寻觅出一丝灵感和线索。李素佳的内心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片刻后,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休眠舱中的刘翰洋,突然,一个自私的念头萦绕上心头:()暗体